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125章治政

關燈
第125章 治政

姜閔好歹是一方土皇帝,不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但也是見多識廣,非常清楚鹹國除了江東冬季冷了些,全國從無下雪,更別說去弄冰了。即便姜閔他自己,也只是在二十年前往志國,見到過冰。其他人更是見所未見,根本不知冰為何物,甚至連冰是水結成的都不知道。

大約過了一盞茶時間,郭、張二人鬧上廣信公府,桂樂坊一紙狀書將他二人先告上太守府。

太守府是地方治所最高行政機構,封禪的土地自不例外,所有封地太守皆由中央直接任命,廣信公縱然天大的膽子,平時依然夾著尾巴做事。

百裏燕(既魏賢)騎馬回到屯墾村時已是天黑。劉竈、劉川父子先一步將豬牛羊骨分三批送入窯爐煆燒,以猛火煆燒,將骨骼燒烈碎塊,而後淘洗,再煆燒,最後以石碾磨盤研磨成細粉,以百分之四十左右的比例參入高嶺土中攪勻,由此可制骨瓷。

參入骨粉的高嶺土瓷坯強度高於純高嶺土,可塑性強,可燒制胎壁極薄,聲音清脆而透亮的陶瓷。

其中又以牛骨骨瓷為上品,經由牛骨煆燒的骨粉細膩而均勻,白度極高,燈光下色澤圓潤通透如玉,輕輕一敲音如鐘罄,清脆悠遠而清長。羊骨、豬骨則次之,眼色略暗,品質次於牛骨粉。

翌日天色剛剛放亮,百裏燕來到窯爐,劉家父子正在升火,準備燒窯。

“魏先生,昨晚燒到半夜,就只有這麽許多。”劉竈指了指麻袋裏的白色骨粒,約莫三十五六斤不到。

“都是牛骨?”

“正是,按先生吩咐,先煆燒牛骨,只取上等純白骨粒,約莫三十斤才能取十斤這等純白牛骨骨粒,其餘碎渣色黑只能丟棄。”

骨骼中相當一部分是骨髓,骨骼中的雜質猛火煆燒下,部分氧化發黑,經過一次淘洗,隔火第二次煆燒,相當一部分鈣質氧化非常嚴重,不具有備置骨粉的價值。

“劉伯,黑色骨渣可令人以大錘擊碎,而後撒入田中,亦或者拌入飼料餵給家畜食用。”

“在下明白。”

“此外,豬、牛、羊三種骨頭煆燒取白後研磨成細粉,越細越好,切記莫要弄混了。而後以我給你的配方燒制瓷器,再看效果如何。”

劉竈不免擔心說道:

“魏先生,在下燒了一輩子的瓷器,拜過三個師傅,卻從未聽說世上有此等瓷器,先生此法老夫聞所未聞。”

百裏燕淺然一笑說:

“天下無奇不有無所不能,劉伯只需照做,待開窯之日,自見分曉。”

百裏燕也不說透,縱然他說的天花亂墜口若懸河,在沒看到結果之前,又誰會相信呢。

離開劉家,正往村口而去,遠眺可一輛馬車正由西而來:

“廣信公府的?”

廣信公府車乘享有持節之禮,因此只要看到車頂那根掛著三短貂毛的裘皮,便知道是廣信公府的車乘。

馬車緩緩而來,陳韻風挑開車簾正見百裏燕牽著馬站在寸頭看著。少時片刻,馬車停在村頭,陳韻風走下馬車上前來:

“魏賢弟,別來無恙啊。”陳韻風略施一禮,臉色輕松。

“三月不見,什麽風把韻風兄吹來了。”

百裏燕語帶諷刺,陳韻風倒是灑脫的一笑了之:

“呵呵,跟隨大公子在外數月,前幾日方才回府。當日之事都是愚兄不周,還請賢弟見諒。”

陳韻風三月前將百裏燕領到公府西廂安頓後第二天銷聲匿跡蹤跡全無,說是跟隨大公子姜乾外出倒也不假,但第二天他人還在公府,百裏燕不知內情,現在說來也無人知道。

“韻風兄,此來可是為郭、張二人。”百裏燕試探問道。

“賢弟果然已經猜到,既如此,我也直說了。幸好昨日不曾傷了他二人性命,否則此事便棘手了。主公已將此事推給太守府,於情於理於法,此事郭、張二人都不占理,你大可放心。”

廣信公貴為一方土皇帝,南面的門戶卻頂著鼎煬侯,江東之戰平息後,鼎煬城移防了一萬兵馬,對廣信城虎視眈眈。郭蓬、張並二人為虎作倀,也是仗著身後兵強馬壯,鼎煬侯朝中得勢。

這時陳韻風說道:

“此番稅金司遣宦官陳閹人前來廣信,意在緝稅,賢弟以為其中可有玄機?”

“稅金司既已被王太後把持,怕是內朝已經生變。在下只是好奇,廣信屬地皆是廣信公封地,稅金司為何興師動眾稽查廣信城,即便查到了,也抽不走一文錢。”

廣信城所有土地都歸了姜閔,連同稅負、人口、出產都由姜閔節制,幾乎無需繳納一分錢的稅賦,至多逢年過節向鹹王進貢些黃白之物。就算偷稅漏稅,那也是透漏姜閔自己地盤上得稅,鹹王也拿不到一分錢。

如此興師動眾的派人監稅,除非姜閔透漏的稅款多到驚人的地步。姓陳的閹人恐怕只是明的,暗中可能還有另外一路人馬。

“莫非郭、張、陳三人只是明線,另有暗線秘密活動。”

百裏燕猜測道,陳韻風肯定了說法:

“英雄所見略同啊,主公懷疑鹹王與王太後另有眼線探入廣信,即便昨日沒有桂樂坊之事,郭、張二人定也要掀起其他風波轉移我等視線。

不過,到是賢弟你技高一籌啊。”

陳韻風話中有話,百裏燕一時頓塞:

“不知韻風兄何意?”

“賢弟在此拓荒種地倒是清靜,不介意愚兄在此走上一遭吧。”

百裏燕心想,這恐怕才是陳韻風此來的真正目的。

所謂械鬥與查稅之事,無非是個由頭,姜閔事前早有準備,大可不必如此興師動眾。陳韻風親自出馬,顯然是想摸清過去三個月屯墾村到底在幹什麽。

田間地頭已是綠綠油油,縱橫的稻田漲勢喜人,陳韻風雖是文人,耕作之事卻也熟爛於心,乍見稻秧成片,心裏也是吃了一驚:

“魏賢弟,為何此處稻秧長勢如此旺盛。”

“哦,漚了些肥而已。”

百裏燕輕描淡寫道,陳韻風鎖起眉頭又問:

“此處稻苗遠密於他處田畝,就此種長勢,秋後收成少說四石稻米,約合三石精米,莫非魏賢弟也精於農事?”

“韻風兄果然見多識廣。實不相瞞,此地本是荒地,肥力甚薄。若非改良伺秧插秧,施以農肥,難有今日長勢。”

租下的五百畝地,多半都是無主的薄田,產量一石都不到,難以養家糊口,稍不當心連種子也收不回來。正因為土地肥力不足,所以農民多半不願開墾。

以時下水稻並未普及育秧法插秧,種水稻種植仍舊以用翻地挖坑撒種子,然後直接灌水的種植法為主。

育秧插秧法能大大縮短稻米在田間的成熟周期,增加田間稻苗的密度,種子經過改良後,能將原本每年只能一季半的稻米,變為兩季,兩季半的稻米變成三季。

鹹國北海郡的季候是介於熱帶與亞熱帶之間,長孫國國土多數位於熱帶,因此兩年能五季水稻,三年能種八季,幾乎是一年三季,北海郡如能采用更為先進的育秧插秧法,再改良種子,將來兩年種五季水稻也沒問題,而且畝產也要高得多。

但自中原育秧插秧法出現近百年來,遲遲無法普及,究其原因,一選是種問題,種子質量無法滿足育秧成活率。

二是當下育秧插秧法遠為成熟,一窩苗需要插八九株秧,成活率比翻地挖坑撒種還低,而且育秧的周期較長,加之歷法不準,難以掌握節氣和溫度,老百姓多半不願意浪費近一個月的時間用以育秧,更願意花一個月時間,多耕幾畝地,由此導致育秧插秧法無法大規模普及。

前些年趙遜受封之後,百裏燕去過封地了解過耕作,一直在嘗試改進育秧,如今新式育秧插秧法能達到每插一窩秧只需四株即可存活一兩株的水準,既節省了種子,又提高了插秧密度,縮短了成熟周期。

除此之外,好的種子也很關鍵。通過獲取良種,並開始初步的篩選和育種,育種提高秧苗質量的同時,百裏燕又從廣信城購入大量糞便,焚燒稻草制成稻草灰,將發酵後的糞便拌入稻草灰漚肥,以增加土地對磷、鉀元素的攝入。

養殖的雞鴨、豬牛產生的大量農肥,配合硝酸鉀,也可用以作為補充肥料。

時下一畝肥田產量也不過三石,薄田只有一石,寡田還不到半石,連種子也收不回來,一石約合一百十多斤,一畝地百裏燕粗略估算了一下,至少得有七百多平方,要比中國市目六百六十六平米一畝大。

理想狀態下一個成年男子每季可耕種七八畝,七口之家合力最多二十畝,以薄田一石計,一年也就收兩千多斤稻谷,折合精米一千四百多斤,若是一年兩季水稻,收入則翻一倍。

繳納正常稅賦後,地方沒有盤剝,勉強可以養活七口之家,餘糧還能應付些油鹽醬醋茶、布、肉食、農具鐵器等必需品的支出。

而力大者一人一季最多能耕十田,打一千多斤稻谷,肥田則翻兩三倍。牛耕推廣後,家有耕牛者,兩人可耕三十畝以上,其他加上人力的投入,還有餘力耕作和參與其他勞動生產,大大提高了農業產出。

如屯墾村這般五百畝連片稻田,都收獲三四石以上稻谷,即便放在廣信城治下,也是不多見的,而四石還是保守估計。

若是遇上豐年,每畝五石都有可能,荒年也能有兩至三石的收入。

縱使陳韻風見多識廣,要在三個月內將五百畝薄田變成肥田,若非親眼所見,他也不相信天下有此等神奇。

“賢弟,愚兄還有一事不明,還望賢弟指教。”陳韻風道,目光看著遠處田間忙碌的身影。

“韻風兄請說。”

“這一畝地少說能打四石稻谷,刨開兩成的稅負,你為何只收一成地租。如此幸苦一年,豈非白幹一場。”

“韻風兄真以為在下就只收一成地租?”

陳韻風更加不解,方才百裏燕承認只收一成地租,這個時候又否認,陳韻風自然難以理解。只見百裏燕揮手指了指遠處鴨群說道:

“陳兄可見東邊趕鴨人?”

“賢弟何意?”

“在下圈養了數頭公豬,數十頭母豬,雞鴨各五千羽,秋後還要再養一百頭豬,時下一斤毛豬肉六十文錢,一石豬肉約合七千多文錢,可換三石稻米。而一斤雞鴨肉,略比豬肉便宜些。以肉食換取錢糧,豈非比強征佃戶更合算。”

“嘶……如此說來,倒也是。只要將家畜販至鎮店,便能換得大量金銀銅錢,再以銅錢購買佃戶手中稻谷,亦或者以肉食交換,自取兩便之。好,此法果然妙。只是,家畜仍需耗費大量稻谷,賢弟可曾考慮。”

“此事說來甚是簡單,將雞鴨剛入稻田水塘放養,雞鴨自尋覓食,既能除蟲,亦能飽食,不足之處施以少許稻谷即可。至於養豬,附近有小河,河中水草肥美,令人割來剁碎,輔以雜糧餵豬即可。”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